- 该话题包含 9个回复,7 人参与,最后由
RangerNailan 更新于 2003-04-27 14:36 。
-
作者帖子
-
2003-04-10 13:02 #1096
最近难的静下心看了一些东西,有点感慨
一部优秀作品写到后来,人物便有了自己的性格,这个时候我想作者往往会发现自己先前所酝酿良久的突然就崩溃了,笔下的人物照他自己想法来说,已经不会再朝着作者的想法而扮演,就如同玩
trpg时DM发现pc们根本没有他原来所想好的(尽管他设想到了无数的突发情况)。
这个时候他面临的选择:让他自己发展下去,不去干预;设计额外情节来扭转到原来设想的想起当时念gre的时候,有一片阅读便讲到哈代的创作冲动,不抑制冲动,或许会有精彩甚至流传于世的东西出来,然而便会使情节杂乱,我觉得这是同样的道理,每当我读到一些情节,便会想象一下自己写到这里会怎么想,这个时候情节它自己会怎么样发展。。
当一个读者乃至于作者都喜爱的角色面临危难时,是让他得到该来的结局,还是让老天来可怜他呢。。。。。ps 我个人是倾向于前者,这也是我为什么开始反感老萨的原因
2003-04-10 15:14 #15429恩,我倾向于创造人物后,让人物自己走。。。。。所以经常写写就和情节脱离,写不下去。惭愧。
2003-04-10 15:44 #15430我觉得只要人物的作为符合其自身,那么不管情节如何发展都不会让人有突兀的感觉.为了情节发展而牺牲人物性格只能是得不偿失.
2003-04-11 02:41 #15431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作者自身阅历不够造成的无法驾御,所以要么任其放纵,要么自己充电。
其实,人物性格的转变常常由于作者自己设置了一个自己阅历无法解决的难题,是自己不知所措,只好使人物折衷妥协而慢慢使新性格展现出来的。
2003-04-11 08:13 #15432@红玉狐狸 wrote:
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作者自身阅历不够造成的无法驾御,所以要么任其放纵,要么自己充电。
其实,人物性格的转变常常由于作者自己设置了一个自己阅历无法解决的难题,是自己不知所措,只好使人物折衷妥协而慢慢使新性格展现出来的。
以上,同意
一开始满怀着热情,甚至一拉开场子就收不住网,然后就渐渐在自己编制的网子里绕圈子,直到最后把所有的线头都绞得稀八烂,只得无奈的走开了。不瞒诸位,我的电脑里,已经积攒了无数个烂线团………
不过,据说写〈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老托也是经过三次相当大的改动才最终将人物敲定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我在想,聪明不聪明,成功不成功,可能就在“改”和“恒”吧,不过这两个字,后者是很难作到的,这就关系到我们个人阅历,就是狐狸说的那样子吧。2003-04-16 04:20 #15433恩
对于这一点。。我经常以此来判断一部作品是nice还是excellent
算不算classic
对于利兹瓦娜所提及的老托对人物的修改,我倒是不以为然
如果是为了情节而改变人物是我不愿意看到了,特别是当人物已经成型的时候,说实话,我觉得那等于是谋杀了一个人
可能我对人物的看重要甚于情节。。。总觉得文学作品能够留传下的是一个个鲜明的人物
像老萨,写得也算不错了,但对人物的处理当断不断,拖沓如泥水
始终写不出经典作品,暗黑精灵系列也就能煽情而畅销。相比较,冰火之歌就要超出其甚多,也许正是这部作品让我有这个念头。
当看到布兰成为残废之时,甚为震惊阿,但很快又释然了2003-04-23 16:43 #15434@红玉狐狸 wrote:
一开始满怀着热情,甚至一拉开场子就收不住网,然后就渐渐在自己编制的网子里绕圈子,直到最后把所有的线头都绞得稀八烂,只得无奈的走开了。不瞒诸位,我的电脑里,已经积攒了无数个烂线团………
说的有幽默感而且正确。
开始都是这样的。
看作者的控制和驾驭能力了2003-04-23 16:47 #15435我的字怎么那么大?
2003-04-24 19:42 #15436这种矛盾固然存在。
作家毕竟不是思想家和哲学家,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自己的思路在不断深入和发展,最后笔下的人物和作品就缺乏一贯性了。而且即使达到了后两者的高度,很有趣的是,他们思维成熟定型的时候是这些人成就最高的时候,但同时也是发展基本结束的时候……
我倒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作者的思维还在深化,如果说前面的写作都是时间的浪费,没有它哪有现在的作者?
2003-04-27 14:36 #15437恩
然而我宁可看到意味着终结的高潮
也不愿意味了延续而作的妥协 -
作者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