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设定 传说殿堂 图片幻彩 翻译作品 奇幻资料 关于我们 天人论坛 议事大厅  

天人之境>奇幻资料>真实的世界>罗马军团


罗马军团 

作者:青

 

鱼鳞阵的概念——大概就是以为以盾牌组成严密的阵列,防护的滴水不漏,的确,罗马军团给人印象如此,似乎是挤在一起组成密集的方阵,看来写《东方安东尼》的作者也有这样的认识,说到“正类似于古罗马前期使用极为广泛的希腊密集军阵”,但事实上,罗马军团不是这样的,文中说到那支奇怪的军队是出现在东汉时期,这时罗马进入了后三巨头时代(那时的罗马军团用经历了一次改革),早已抛弃了希腊方阵,写这些的作者该重新去研究下罗马方阵,至少该买本西方军事史好好的看看。



那么先来看早期的罗马方阵(公元前4世纪),每个罗马军团重装和轻装的步兵大约4200人,骑兵300人,每个军团分成30个中队另2个百人队,每个百人队30——60人,当然这不是绝对,诸兵种中队的编制也是又所不同的。

按照士兵的年龄、训练程度、战斗经验,重装步兵分成三列,第一列是最年轻和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的士兵(枪兵),第二列是有成年的有一定战斗经验的士兵组成(主力兵),第三列是年长且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被称为后备兵。

第一列、二列各有10个中队,每个中队120人,第三列也是10个中队,但人数却只有60人。每列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于两列之间的退后或者前进,前2列是主要的战斗阵列,所以稍微的靠近点,第三列最远。另外还有1200名轻步兵和300名骑兵,他们两列于阵列的最前方或者两翼。罗马军团三列队法最小战术单位是中队,每一中队为一个小方阵,排成6列,每列20人,两人之间相隔是1.8米……近2米的距离,我真不知道这样算密集么?各中队间隔是36米。当阵列排开时,第二线各中队列于第一线各中队的空隙后面。

这就是罗马军团著名的三列队法。

但请要搞清楚,这不是密集方阵!而且与常识相反,罗马人的阵列摆设是相当分散的!一个罗马的集团军,大约2和罗马军团和2个联合军团(同盟军),20000人左右,其布阵后的规模是同样规模的希腊步兵方阵的三倍!战地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这是能用密集方阵来形容的么?可见那篇《东方安东尼》文章所述的是大错特错的。

为什么罗马军团不是采用密集方阵呢?罗马人不喜欢密集的方阵,因为密集方阵只使用于平原地带,到了复杂的地形上完全施展不开,在长期与高卢人的战争中,希腊——马其顿方阵被证明根本无用,卡米路斯——一位伟大的罗马军事家,对罗马军团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注意,根本性的改革,他们完全的抛弃了希腊人的传统的步兵方阵,创造性的发明了这种三列队列,这是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发生的事情,当时中国还是战国时代。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使得罗马人采用这种相对分散的兵力布置,因为罗马人主要使用大盾短剑和标枪,短剑格斗需要一定的空间,挤在一起根本没法发挥优秀的罗马武士的近身搏斗能力,而且,留出空隙还可以便于前方的士兵后撤或者后备队的上前,而不需要太多时间调整队型。

当战斗开始,先是由两翼或者正前方的那些轻装步兵发起进攻,投掷标枪,射箭,而后等敌人上前,就立即后退,第一线的士兵向敌人投掷两支标枪,而后以重剑与敌搏杀,当第一线支持不住,便向后撤退到第2线的空隙处,与第2线的士兵共同对敌,如果第二线也支持不住,那么决定性的力量——精锐的第三线将投入战斗。

恩格斯给予三列阵列法高度的评价,称其为冷兵器时代最完善的步兵战术,罗马军团的单位细分化使得其各个小单位都有高度的机动性,而且克服了地形的影响,能在起伏不平的地形上作战,轮流上前的战斗的方法不仅充分发挥了每个士兵的作用,而且具有持续不断的战斗力,加上严明的纪律和便利的指挥系统,受到良好训练的的士兵,这一切都使得罗马军团成为那个时代的典范。

罗马重装步兵最初使用的是长矛,但早先罗马人使用的希腊式方阵对高卢人战争中屡次受挫,而罗马的重剑则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渐渐的罗马人统一了武器装备,标枪与双刃短剑成了重型步兵的主要武器,标枪能投掷30米远,8米之内可击穿敌人的盾牌。重剑是仿照西班牙雇佣军设计的,长约半米,剑尖十分锐利。公元前4世纪之后,罗马人开始使用大盾牌,高1.2米宽0.8米,由于罗马人面对着希腊人的长矛的袭击,或者凯尔特人的双手砍剑,因此设计出这么一种能有效的抵御对手的盾牌,事实证明,这种盾牌的价值是极其有效的,使得后来的罗马人变得有些过分的依赖这种盾牌。

可以看出,古罗马军团的标枪投射距离不是很远,在两军相交前会有足够的距离投掷,事实上面对骑射兵,这种标枪根本无用,请不要被小说或者什么误导,如果曹操聪明的话就知道弓弩的距离远远的大于这种标枪,只要依靠骑射兵不停的远距离袭击,完全可以轻松战胜类似罗马军团的马超军——安息人就这么简单的击溃了罗马人,这将在后面叙述。

早先罗马人并不重视弓箭兵与骑兵,弓箭手只是轻步兵一类,布置在两翼或者前方,敌人接近就退开远远的射击,但其规模不大给敌人的杀伤也有限,骑兵则多用于掩护侧翼,但罗马人灵活的阵列可以轻易的变换,使得步兵阵列的前方面向袭击侧翼的敌人——有时罗马军团被敌人包围,但却发现不了罗马人的背部——这样,骑兵并不是罗马值得注意的兵种,只是到后来与西亚善于骑射的民族接触之后,才认识到骑兵和弓箭的重要性。

其实,我觉得《东方安东尼》的作者的所书的那种密集方阵,倒是和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非常相象,“盾牌挨盾牌”、是密集方阵的一个典型代表,这里不是说亚历山大,但不得不提一下,马其顿系统与罗马系统是完全两个系统,区别不是在于马其顿人用长矛而罗马人用短剑,不是马其顿人用密集队型而罗马人用相对比较分散的三列阵法,亚历山大成功是依靠了各军种之间的合同作战——尽管他比较偏爱骑兵,而罗马人只是把轻型步兵和骑兵当成配角。但罗马不惧怕任何骑兵的冲击,他们对自己的方阵始终抱有很大的信心,而且无马镫的骑兵冲击步兵阵列的时候也不占多大的便宜——以使用骑兵见长的亚历山大,也从未用其精锐的禁卫骑兵正面冲击过任何一个对手。

但是在与亚历山大的马其顿系统的继承者迦太基的战斗中,亚历山大再次证明了他的伟大之处,按照他的合成军队理论发展起来的迦太基军队,第一与罗马的战斗中就依靠骑兵出色的侧翼和迂回机动击败了罗马人,但自己也伤亡惨重,罗马人的骑兵不堪一击,但罗马人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后,天才的汉拔尼将罗马人打的狼狈不堪,其骑兵的运用在当时的欧洲可以说是自亚历山大之后最好的,罗马人最终接受了马其顿合成军队的系统,在西庇阿一反传统的将所有兵力布于二线之后,并将轻步兵填满了阵线的空隙,汉拔尼的骑兵就没有那么容易的进行迂回攻击了,罗马人的重步兵成功的抵挡了迦太基骑兵的对于其后方的攻击,而罗马的骑兵却成功的击败了迦太基人的步兵阵线的后方,所以,从这看出,其实罗马军团采用的战术,与伟大的亚历山大与父亲的革新的合成军队之前,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厉害。



到了公元前100左右,罗马对外一系列战争使其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但实际上此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罗马军团早已丧失初期那支百战百胜的军队的威名,素质下降兵源不足,对外战争屡战屡败,这时候马略又对罗马军团进行了改革。

为了加强兵源,罗马从征兵制走向了募兵制,士兵真正成了职业兵,军团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在旧的三列阵列基础上又发展出一种新的三列阵列,最主要的是不再按照士兵的经验能力来布置阵线,因为这个时候士兵都能得到良好的训练,每个人都基本差不多。

这就是棋盘式的阵列布置,实际上,我们常听说的罗马军团是指这个时期,这和这之后的恺撒等等一系列著名人物有关,因为大家都对那段历史感兴趣,所以提起罗马军团,也是指这个时期。

新的三列棋盘布置,第一线配置了4个联队,二、三线三个联队,每个联队600人;每个联队中的连队并立着,每个连队是200人;每条线右翼是后备兵、中间是主力、左边是枪兵,一个军团的人数大约是6800人,传统的第三线后备兵被取消了,武器装备也得到了统一,标枪和重剑成了制式装备,而长矛则基本从罗马军团中消失了。但其对轻步兵和骑兵的运用,还是没有什么重大的变化。

但是这些只是对于罗马军团的屡次变革的一个总结而已,废除了老式的指骨组织,长矛完全的从军中消失,军团里的兵种组合也更有更大灵活性,可以看到每支联队里含有各种类型的兵种,战线也不完全是规定三条,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组。军团有10个联队组成,每个联队600人,每个联队3个支队,每个支队200人,分为两个百人队,其指挥系统也有发展,每个部队都有一名指挥官,而下级指挥官将完全服从于上级指挥,这种形式与现代军队有很大相似之处。

罗马人的这次改革使得罗马军团的协调能力达到了一个高度,细分的编制和体制,加上使用军旗来分别队伍和发出信号,大大的加强了其庞大的军团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更利于指挥。而建立的这种隶属上下级的关系,还能使得各单位在战场上能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再加上一贯的严明的纪律和良好的训练,使得罗马军团成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最先进的军队,打个比方,其布于侧翼的步兵支队,其任务可能就是对攻击侧翼的敌人进行防御,不必等到将军下达命令,支队的指挥官就能自觉的改变队型,进行防御——这样,罗马的指挥官们对侧翼的顾虑大大的减小。

所以不要对西方军事学家对罗马军团的偏袒的称攒耿耿于怀,其实并不是罗马军团的战斗力如何,而是其编制的军团的理论对后世的影响,的确,罗马军团最终的组成方式带给后世军队非常多的启发和借鉴,这点与我国的孙子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成为现代战争的最高境界的道理一样。马略提出的这种联队制的军团结构,仔细看,就发现其实与近代的师级编制是非常相象的。

但是罗马人不重视其他兵种的发展,过于依靠自己的步兵战术,使得这支当时编制最先进和最合理的军队却在安息遭到了惨败。

之后,鼎鼎大名的恺撒成了罗马的执政官,这个时期罗马经历了不少次战争,比如征服高卢的战争,期间罗马军队的骑兵只能用表现糟糕来形容,这也难怪,罗马人对其优秀的步兵太过于自负,天才恺撒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骑马的高卢人在重步兵面前一败涂地。

罗马人几乎坚信他们的步兵会击败一切敌人,尽管与迦太基的战争让罗马人接受了马其顿的合成军队的理念,但仍没有把骑兵和轻步兵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西庇阿的对战术的改进似乎也没给罗马带来什么,因为自亚历山大之后,衰落马其顿帝国根本就不是罗马的对手,罗马的步兵在地中海确定了自己的无敌的地位,罗马人更多的依赖盟友提供骑兵,而自己却根本没有发展这一兵种,但盟友的骑兵往往并不可靠,这也为日后罗马军团的衰落埋下了隐患。其实罗马的成功更多依靠了其战略的成功而非其军队的强大,一旦没有这种出色领导者,这支其实看似出色的军队根本不是强大的敌人的对手。




恺撒之后的,三巨头之一克拉苏曾经派兵出征安息,结果在地中海不可一世的罗马军团,被轻骑兵打的几乎全军覆没。安息人的骑射功夫可与后来的蒙古人有的一比,他们的轻骑兵在罗马军团四周不断的游走,用如同下雨一般的箭矢射向罗马人,而罗马人的标枪根本就够不着这些骑兵,而一贯轻视轻步兵和骑兵的罗马人开始品尝自己种下恶果了,他们没有足够的弓箭手反击,想要冲锋安息人却跑了,保持阵型安息人又回来了,他们忍受着可怕的箭雨——不得已,罗马人紧紧的靠在一起,用盾牌抵挡。而一支追击安息人分遣队在安息重骑兵的攻击下丧失了大部分的骑兵,而安息人轻骑兵则围着他们不断的射箭。

最后安息人的重骑兵发动了攻击,尽管面对重步兵安息人的冲击并没有太大的效果,但实际上这是这些重骑兵使得罗马人不得不聚在一起,给安息的轻骑兵当靶子,最终,安息人以屠杀的方式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其轻骑兵几乎不用别的兵种,就简单的搞定了罗马人。

前面也说到,这时的罗马军团根本就没有希腊密集方阵的影子了,如果出现在东汉边界的那支神秘部队就是这支失败了的罗马军队,那么真奇怪,这跟希腊方阵还有什么关系?那时罗马人使用三列阵法都快400年了!

如果说曹操聪明点的话,几乎他很快就能认识到这点,马超的军队根本不是骑射手的对手,而弓弩却又是中原军队的特色,中国骑士们都注重骑射功夫,有的臂力过人,可带两弓左右开弓,君不见几乎古代画像中每位将领都带着一张弓?而且出土的魏晋时代的壁画中都可以看见,几乎带着弓出行的士兵占了一半,可见当时弓箭在中国军队中占着何等重要的地位!那么遇上了这种弓箭如雨的军队,马超的罗马军团还有多少机会存活下来?别说骑兵了,就是用步行弓箭手也能简单的灭掉这支部队,马超的标枪根本就不可能比的上弓箭的射程,而更致命的是这种部队只能大部分的时候依靠敌手的意愿来进行战斗,战略进攻时他们的机动性照成无法选择开战的地点——因为他们无时无刻要保持阵列。

如果要说什么节阵后退是根据罗马军团学来的,那有点可笑,罗马人撤退后冲的方式连他们自己都没信心使用,要知道罗马的骑兵几乎没什么象样的表现过,而且罗马人根本就不重视骑兵战术。

那么又很奇怪,轻骑射兵一直是这种节阵军队的克星,马超在对付骑射见长的游牧民族之时,是怎么取得胜利的???????罗马军团多次败于这种战术之下,要是马超是学习了罗马军团的布阵之法……

到这里,那么注意一下中国的长戟劲弩,其列阵方式多种多样,丝毫不比迦太基人差多少,而且更能有效的抵挡骑兵冲击,事实上,中原军队在战术理论上一直非常先进,亚历山大提出的合成军队,在中国早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了,从胡服骑射开始,中原传统的步兵阵列就开始有效的与骑兵协同作战了。汉家校尉段(那个字不认识,汗)什么的带万名汉军出击羌人,以强兵列阵,正面为三排长矛兵,其间配置强弩兵,两翼布置骑兵……这多少与亚历山大的合成军队系统有些相似,亚历山大也喜欢这样布阵,不过汉家长矛兵换成马其顿方阵罢了。战斗开始,羌人弓箭完全被弓弩压制,而他们的骑兵在长矛兵也毫无作为,待得羌人显出混乱之时,汉军两翼骑兵出击,掩杀羌人侧翼……此战歼灭羌人8000余人,可见汉时阵列摆设之法的威力……有这么好军阵不学去学洋玩意……汉拔尼用马其顿体系是怎么杀的罗马人颜面全无的?那么有着与马其顿体系相仿的中原战阵不是更容易……当然,亚历山大的骑兵精锐是重骑兵,可别以为中国就没重骑兵了哦!

但两汉都认识到与骑兵相比这种优势只能存在于战术上,而战略上往往吃亏太大,谁让汉家边境太长了呢,所以发展骑兵,以克制飘忽不定的游牧民族。

而且还要声明下,大盾决不是什么从西方传来的,与斯巴达克也毫无关系……请去看看中国古代武器,就知道两汉时期这种高大的并有支脚可插在地上的巨盾就有了,魏晋驻军的营帐前均立有一戟一盾,可见其数量之巨,而曹操军中普遍使用的竹裨盾,尽管是以竹子制成,但也非常的巨大并可立于地上,专门抵挡箭石。

还有就是以结车阵抵御敌袭……看看卫青的武刚车是怎么大破匈奴的吧……我真的快倒了。车战之法可是老祖宗的拿手活啊,而卫青就是那时将武刚车传入西域的。

如果是我假设的话,我大可假设马超其实是学习了马其顿方阵而非罗马方阵,毕竟也有亚历山大远征军迷失在西亚沙漠的传说,要是马超学习的是那种体系,倒还真实可信点。


所以……请《东方安东尼》作者三思而后写。



偏题了,拉回来。

到了罗马的帝国时代,大约公元三世纪,传统的三列法被改成了两列队法,每列5个联队,联队排成6——10个横列,第1列是老兵组成,2列是穿着轻甲的弓箭手和精锐枪兵,2列是轻装的年轻的弓箭手射手和枪兵,4列是有盾牌的射手,5列是弩炮手和投石手,6列是装备精良的步兵,1、2列将担任主力,通常站立不动,3、4列负责发起最初的进攻并引诱敌人,而后1、2列与敌人交战,5、6列最为最后的预备兵,等到最后时刻投入战斗。不过这这时候罗马帝国已经走向衰败,而且无论怎么改革,都跳不出以前带给他们辉煌的这种战术框架,不幸的是时代在进步,各种各样的战术也在进步,骑兵有了马镫之后,其冲击力再也不是这种散位站立的阵型所能抵挡的了,因此,当时有维亥提阿斯提出恢复纵深密集方阵,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到了罗马帝国后期,面对周遍的悍勇的以骑兵见长的蛮族,罗马人不得不大力发展骑兵,军团中的核心重步兵渐渐失去其地位,让位于骑兵了,这不能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早期罗马人不重视骑兵,因为他们的步兵曾经雄霸地中海一时——自从马镫出现后,骑兵成了各国军队中重要的突击力量,罗马人如果再这么故步自封下去,那么早该消亡了,实际上,罗马军团自从败于安息之后,其已经开始衰落了。

这时期的罗马军团的骑兵主力也是一些蛮族和外族人,骑兵的数量占到整个兵种比例的四分之一,而恺撒时期这个比例是十分之一。并且从轻骑兵开始向重骑兵发展。罗马的军事建筑工程水平及规模也得到了发展,比如传统的筑营技术。

帝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却掩饰不住罗马步兵军团的衰败,日尔曼成功的摆脱了罗马的统治,非正规军将罗马军团杀的大败;犹太人的起义足足进行了7年,将罗马人弄的焦头烂额。

到了公元3世纪,庞大的帝国终于出现混乱,罗马军团彻底的败给歌特人的骑兵,古老的方阵和军团战术终于到了走下历史舞台的时候,骑兵最终无可非议的被证明成为战争的主力,在新的战术出现之前,挥舞短剑的罗马士兵根本就无法抵挡新式骑兵的冲击。

当然,长矛兵和弓箭手最终成为克制骑兵的兵种,新的步兵战术又将骑兵的优势给抵消了,所以又牵涉到东方安东尼武断的认为骑兵优于步兵的结论,因为事实直到骑兵的退出战争历史,最终也没能形成一套完全有效的进攻战术。

后:写完了,但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关于罗马军团的争论,世界上就有很多,我只是简单的说了一点点,不过对于《东方安东尼》这种有些牵强的与马超联系起来——也许是真的,但实际上,应该注意到马超所用的战术自古中原就有,标枪的来源是西亚民族而非作者那样的解释。

好了,再有的错误希望大家能一一指出。

另外,要是亚历山大晚死几年,罗马人根本没有可能用罗马军团横扫地中海,因为无论如何,亚历山大的合成军队的概念,才真正算的上是最优秀和最先进的。

我想我的表达能力有限,有的东西讲不清楚,其实罗马人的后备兵体制与指挥体制很多都是从亚历山大那里的学来的——更确切的讲是从亚历山大的“徒弟”汉拔尼那里学的,但这个后备兵非三列战法那个后备兵,这将在讲述亚历山大的时候叙述。